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建构及能力是贯彻落实“思政育人”的重要内涵,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博亚app下载官网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方案》和《博亚app下载官网“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充分激发全体教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学督导室本学期开展课程思政专项问卷调查工作并形成数据分析报告,从学生层面深入了解本学期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与教学效果,共测评883名教师,全校20个学院共10126名学生参与线上问卷调查。调研分析报告针对问卷中十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20个学院的得分情况进行了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选取两个样本学院做了各项数据的具体分析,并从学校、学院和教师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详实的诊断与改进建议。
6月16日下午,教学督导室就“课程思政”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报告邀请部分学院(部门)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召开“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与工作推进座谈会。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潘锦全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教学督导室主任储咏梅主持,会上各学院代表精心准备,畅所欲言,就学院和个人实施情况和未来努力方向进行了深度探讨交流。
会上,潘锦全做了总结发言,对“课程思政”问卷调查及专项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表示,大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健全的人,课程不仅是文字知识的结合体,其背后更蕴藏着丰富的思想价值、文化理念与时代精神。“课程思政”能够赋能学生成长,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起到“助推剂”的作用,实现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价值观两方面双赢的目的。他要求学校继续扎实有力推进“课程思政”专项工作,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力求把“价值体系”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助推学生未来的成长,切实提高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主要负责人用“六个一”——一套方案、一个共识、一支队伍、一批载体、一个标杆、一个成果来凝练学院的课程思政工作经验。医学院主要负责人结合问卷分析报告就医学院的数据及排名细致阐述了所取成绩背后的社会原因、学院着力推进“医德修养”的专项工作部署、教师努力付出的感人事例及今后持续打造“红医精神”的努力方向。土木工程学院负责人从有效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角度,介绍了学院“四题结合、三元互动、两成育人”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艺术学院主要负责人从开发、改进和提升课程所蕴含的育人资源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学院开展艺术文化专业建设和工艺技术展示的“课程思政”工作思路和成果。生物与化工工程学院负责人另辟蹊径,从学生工作层面详细介绍了学院“三全育人”立体化网络工作体系,以及如何有效规避育人过程的“断裂”、育人空间的“分割”,提高育人工作实效的工作经验。纺服学院负责人介绍了学院开展“课程思政”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相结,课程思政与思政工作阵地相结合,“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能力提升相结合的“三结合”特色工作经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结合学院特点交流了如何更好实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有效衔接的方式、方法及路径,思政课教师和课程思政教师既要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尽心尽力,又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形成全面协作、无缝链接、彼此深度融合的“大思政”格局。体育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教师分别结合专业和实践,分享了各自“课程思政”工作在备课程、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思政点等环节的成功经验。
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医学院医检2101班的学生代表陈马涛在座谈会上的精彩发言很好地验证了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近三年来,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为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从顶层设计、活动组织、评奖评优、理论研究等多角度进行发力,助力学校“大思政”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